产品资讯
光电开关:小米智能门锁误识事件如何重塑门锁安全逻辑
小米智能门锁误识事件
近日,一名用户史先生反映,其购买的小米智能门锁在未授权情况下,误将一名外卖员识别为户主并自动开门。
事件发生于8月10日晚,外卖员仅是将餐食挂在门把手上,门锁便通过人脸识别功能解锁。

史先生表示,外卖员与其脸型相似,但此前门锁仅偶尔出现“拒真”(需二次识别),从未发生“纳伪”(误识陌生人)问题。
小米客服回应称已记录情况并安排工程师上门检修,同时承诺将问题反馈至总部专员跟进。
智能门锁的安全核心
智能门锁的安全性能高度依赖内部电子元器件的精准协作。
以小米智能门锁为例,其搭载的AI 3D结构光模组通过红外光斑投射面部细节特征,结合深度算法实现活体检测,理论上可防范照片或视频攻击。

然而,此次事件暴露了生物识别技术在极端场景(如相似脸型、光线干扰)下的局限性。
若门锁的感应与决策单元未能协同运作,单一模块的失误即可能导致系统整体失效。
光电开关补充防线
在电子安防领域,光电开关(如槽型光电开关)通过物理信号检测提供了一层独立于生物识别的保护机制。
其工作原理基于发射器与接收器的对射光束:当物体(如钥匙、锁舌)遮挡光线时,触发状态变化并传递信号至控制系统。例如:
锁舌状态检测:实时监测锁舌伸缩,若门锁被非法开启(如撬动),光电开关可即时触发警报;
动作验证:在插入实体钥匙或 NFC 门卡时,光电开关可检测动作是否符合预设参数,确认操作合法性。

此类技术已应用于工业门禁系统,如ITR20402以及ITR20403型光电开关具备防油、抗干扰及毫秒级响应能力,适用于复杂环境。
结语
小米门锁事件揭示了生物识别技术的边界——算法可能被相似脸型突破,但安全需依赖多层级防护。
光电开关作为电子元器件的经典应用,通过物理信号为智能门锁增加了不可伪造的动作验证维度。
未来安防设计或需深度融合生物识别与物理传感技术,以“双重验证逻辑”抵御不可预测的风险场景。
如需ITR20402以及ITR20403光电开关,请联系超毅电子。
- 上一篇: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
- 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