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资讯
政策赋能元器件自主可控突破
一、政策基石:稳增长目标下的战略定位
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《行动方案》明确,2025-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需达7%,叠加锂电池、光伏及元器件制造后,全产业链年均营收增速须超5%。
电子元器件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,被赋予“自主可控技术突破+绿色制造体系+全球供应链网络”三位一体的战略使命。
方案强调通过“强链补链”行动培育5个万亿级省份、4000亿元级服务器产业集群,75英寸以上电视渗透率突破40%,凸显元器件在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中的基础支撑作用。
二、技术革命:从材料创新到系统集成
1. 第三代半导体引领能效革命
以碳化硅(SiC)、氮化镓(GaN)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,正重构功率器件技术路线。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SiC逆变器使整车能耗降低5%-10%,充电桩功率密度提升3倍
5G基站采用GaN器件后,电源效率突破95%,磁性元件体积缩小40%。
国内企业已实现6英寸SiC晶圆量产,单线投资超50亿元,推动电动汽车BMS系统可靠性提升20%,单车SiC器件用量增加15%。
2. 微型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
5G基站、物联网设备广泛采用01005超微型MLCC,良率突破90%;MEMS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实现低功耗、高灵敏度演进,工业4.0场景需求催生定制化开发。
AI服务器市场爆发式增长,拉动高速数通光模块需求,某企业研发的AI芯片使边缘计算设备功耗降低30%,算力密度提升50%。
三、市场格局:区域分化与全球化布局
1. 国内产业带梯度发展
长三角、珠三角占据60%市场份额,深圳、东莞形成高端芯片设计集群;中西部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年均增速超25%,成渝地区产业园通过“税收优惠+土地支持”吸引企业入驻,年产值增长显著。
5个省份营收破万亿目标下,安徽、湖北等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,聚焦车规级元器件、工业传感器等细分领域。
2. 全球化布局策略深化
企业采用“设计+制造”模式缩短东南亚智能工厂研发周期,输出“中国标准+中国方案”;欧洲研发中心适配当地法规,提升客户满意度。
电子元器件出口商城通过全球分仓、跨境物流合作,实现订单处理效率提升30%,物流准时率从70%提升至90%。多语言客服、本地化支付、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为海外拓展标配。
四、新兴应用:场景创新激活增量空间
1. 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网络
功率半导体单车用量大幅提升,某企业车载OBC模块采用SiC后,体积缩小50%,损耗降低13%
充电桩使用GaN器件实现功率密度翻倍,充电速度提升40%。电池管理系统(BMS)对高精度电流传感器需求激增,推动MEMS传感器在新能源领域渗透率突破30%。
2. 光伏储能与智能电网
光伏逆变器采用碳化硅器件后,转换效率从96%提升至99%,设备寿命延长50倍。
特高压直流输电中,SiC直流断路器减少串联单元数量,提升系统稳定性;智能电网通过固态变压器、电力电子变压器实现高频化、小型化,能耗降低20%。
3. 低空经济与智能穿戴
无人机领域强制执行《唯一产品识别码》标准,提升监管效能;激光雷达成本降至千元级,渗透率显著提高。
智能手表采用柔性显示驱动芯片,续航时间延长50%;AR/VR设备使用微型光模块,延迟降低至5ms以内,推动元宇宙场景落地。
五、结语
通过自主可控技术、绿色制造体系、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协同建设,中国不仅将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,更将为全球科技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正如《行动方案》所规划,电子元器件必将撑起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的脊梁,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。
超毅电子代理亿光、强茂等全系列产品,如需电子元器件,请联系超毅电子。